你在这里

张灯结彩闹元宵,花好月圆祈平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东时间2月7日晚6点,卫斯理安学院孔院举行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与梅肯社区居民、卫斯理安学院师生相约黄昏后,共庆元宵佳节,度过了一个愉快美好的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吃汤圆、猜灯谜、赏圆月、放烟花庆祝元宵佳节。

       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过元宵怎么少得了汤圆呢。活动开始前,本森厅(Benson Room)的厨房就已经忙得热火朝天,一波接着一波的在煮汤圆。大家品尝了不同馅儿的汤圆后对汤圆赞不绝口。

       

       活动伊始,孔院院长刘会春博士为大家讲解了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并设置了有奖竞彩环节,为大家带来了灯谜。随后刘院长借着元宵佳节感谢大家对中国疫情的关注,并祈祷中国能早日战胜病毒,度过难关。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有了皎洁的月光,也必须要有明亮的灯,才能算是度过愉快的元宵夜。因此,孔院教师为每个参加活动的人准备了灯笼材料,大家拿上一个灯笼材料包,席地而坐,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灯笼。做好灯笼,点开灯,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同一边也在进行着“剪春字“活动,孔院教师带着大家剪”春“字,寓意春暖花开,美好的事物随之将至。把剪好的“春”字穿上绳子,加上装饰,一个立体工整的“春”字展现在眼前。

       

       书法摊位上刘院长为大家展示书法,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也有人跃跃欲试的拿起毛笔体验中国书法。刘院长也为参与者写“春”字、“福”字,还有用书法写中国名字,为她们送上元宵祝福。

       

        元宵节在一片温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大家提着灯笼,拿着“春”字剪纸、书法作品伴着皎洁的月光尽兴而归。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黑夜再长,白天总会到来;寒冬再长,春天总会到来”,卫斯理安学院孔院全体成员心系武汉,为祖国加油,期待胜利的到来。